2011年3月29日 星期二

「音樂絞碎機」絞出另一番新氣象

在臉書上無意間看到了一個 DJ 之間交流作品的連結:Mixes & Mashups,而透過這裡發現了一個很酷的澳洲工作室:Wax Audio。站長 Tom 嘗試將很多相同或不同類型的歌曲結合混音,產生出一首首非常特別的新歌曲;乍聽之下有一種奇異的違和感(尤其當混合之前的原曲是很熟悉的經典歌曲時...),但是聽下來會十分佩服混音者的創意與功力,讓這些經典音樂有了新的面貌與生命力。

以下就分享幾首 Wax Audio 製作的歌曲 MV,有興趣的人也可以到 Wax Audio 網站去跟作者聊聊。






2011年3月10日 星期四

100 元的山寨版 iRig

自從 iPhone、iPod Touch、iPad 這些多點觸控的智慧型行動裝置大行其道之後,各家廠商無不絞盡腦汁要讓自家的產品搭上這一波行動狂潮。IK Multimedia 公司推出的 iRigiRig Mic 是相當受到矚目的音樂相關週邊。


iRig:






iRig Mic:



輕巧的設計讓許多人看到之後都很想敗一組,搭配自己的 iPhone 或 iPad 後直接就有一個可攜式行動吉他效果器或是行動錄音機。

可是 iRig 或是 iRig Mic 台灣都沒有正式代理,買平行輸入商品又怕維修保固沒有保障;現在 Mobile01 上有網友大方分享 100 元台幣就搞定的「光華版 iRig」:


想買 iRig 又覺得很貴買不下手嗎? 可以考慮看看光華 100元 版


 根據測試結果,電吉他接上之後真的可以用喔!!有興趣的網友不妨自己試試看,軟體 Amplitube Free 可以在蘋果 iTunes Store 上免費下載。

2011年3月2日 星期三

Thunderbolt 時代來臨了嗎?

Apple 在公佈新款 MacBook Pro 的同時,出現了一個讓人眼睛一亮的新規格:


「THUNDERBOLT」

這個脫胎自 Intel「LightPeak」的全新規格,是將 PCI Express 與顯示器訊號結合,透過與原本 Apple 上的 Mini Display Port 外型一模一樣的接頭送出,具備高達 10 Gbps(1280 MBps)的雙向傳輸速度,可串接達 6 個週邊,同時提供 10 瓦的電力:


由於 Thunderbolt 具備高速傳輸速度與原本是 PCIe 的設計,讓它在視訊上可以輕易地透過轉接頭後連接 HDMI、DVI、VGA ... 等各種顯示器規格,在資料傳輸上也能輕易的轉換成 Gigabit Ethernet、FireWire、eSATA ... 等專業的高速介面規格,可以感覺 Apple 想跳過 USB 3.0,直接以 Thunderbolt 取代所有現有週邊規格的企圖。

幾乎就在 Apple 公佈消息的同時,專業大廠 Apogee 就宣布將開發以 Thunderbolt 為傳輸方式的新介面。可以想見這高達 10 Gbps 的傳輸速度,應該會讓各大器材商(無論是 video 或是 audio)摩拳擦掌,好好發揮創意來「生」出一堆新玩具吧。


最後貼上也叫做「Thunderbolt」的 P-47 戰鬥轟炸機、A-10 攻擊機的圖片,為這個充滿戰鬥力的新規格添一點火力吧~~ XD。


2011年2月23日 星期三

Pro Audio 的名人堂 - TECnology Hall of Fame

在 TEC 獎(Technical Excellence & Creativity Awards)的網站上,意外的發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連結:


TECnology Hall of Fame

從 2004 年開始,TEC 基金會就將在歷史上佔有重要里程碑的 audio 器材選入名人堂,讓新一代的聲音工作者能夠從這些敘述中,瞭解現在能享受的便利科技,都是脫胎於前人經驗與智慧的累積。

在名人堂入選名單中,不乏許多歷久彌新、現在依然耳熟能詳的器材名稱,例如:

第一屆即入選的 Mackie CR-1604 Mixer (1990) :

同樣是第一屆就入選的 Pro Tools (1991) :

掀起第一波數位錄音狂潮的 Alesis ADAT (1991) :

第二屆(2005)裡有 Yamaha O2R Digital Console (1995) :

第四屆(2007)有鼎鼎大名的現場收音之王 Nagra III Tape Recorder (1957) :

還有 audio 界最重要的發明 :CANON XLR 接頭 (1958) :

還有很多有趣又有意義的紀錄,有興趣的網友可以自行上去挖寶。

2011年2月11日 星期五

知名搖滾吉他手 Gary Moore 過世

Gary Moore 是藍調、重金屬與硬式搖滾吉他手兼主唱,曾加入 Thin Lizzy 與 Skid Row 樂團,也曾單飛出過個人專集。2 月 6 日 早上,Gary Moore 被人發現於投宿的旅館房間內過世,享年 58 歲。

筆者高中時第一次看到 Gary Moore 的音樂錄影帶:「Over the Hills and Far Away」,就對這個能彈又能唱的吉他手印象深刻,所以看到這個消息時有一種與老友分別的感受;這幾年好多 60、70 年代知名的歌手、樂手離世(像是披頭四的 George Harrison、Pink Floyd 的 Richard Wright;還有流行天王 Michael Jackson...),讓筆者這種五年級生覺得曾經屬於年輕世代的回憶真是越來越遠了。

分享一下當年看到的「Over the Hills and Far Away」MV:

2011年2月8日 星期二

來聽首歌兒吧~

在 NAMM 2011、Kurzweil 的展場上,美國知名 R&B 盲歌手 Ellis Hall 現場彈唱,吸引許多參觀民眾的駐足聆聽:




順道分享一段 Ellis Hall 近乎不可思議的演出影片:










2011年2月1日 星期二

蘋果即將使用「液態金屬」?

老地方冰果室看到這篇文章,在網路上傳聞蘋果以一千萬美金的代價取得 Liquidmetal Technologies 公司的授權,將運用其 Liquidmetal 技術在蘋果公司的產品上。

網路上有 Liquidmetal Technologies 公司的特性展示影片,真的很神奇:

2011年1月28日 星期五

SOS (Sound On Sound) 雜誌頒發第一屆 SOS Awards

創刊 25 週年的 Sound On Sound 雜誌從今年開始創立第一屆的「SOS Awards」,票選出該雜誌認為當年度的各項最佳 audio 產品。


得獎名單如下:

Best Computer Audio Interface Award : RME Fireface 800 
Best DAW Software : Apple Logic Pro 
Best Effects & Processing Hardware : Lexicon PCM96 
Best Software Plug-in Effects Award : Lexicon PCM Native Reverb bundle
Best Software Plug-in Processor : Celemony Melodyne Editor 
Best Hardware Controller Award : Avid Artist Series (formerly Euphonix)
Best Keyboard/Synthesizer : Access Virus TI 
Best Microphone Award : AKG C414 XLS 
Best Audio Mixer : Solid State Logic Matrix 
Best Studio Monitors : Adam A7X 
Best Hardware Audio Recorder : Zoom H4N 
Best Microphone Preamp : Focusrite Liquid Channel 
Best Software Instrument Award : Native Instruments Kontakt 
Best Sound Library Award : EastWest Symphonic Orchestra 
Best Studio Headphones : AKG K240
Editor’s Choice Award : Slate Digital FG-X

2011年1月27日 星期四

Avid 在 NAMM 2011 上展示 M-Audio Venom

今年的 NAMM SHOW 上出現許多有趣的產品,我們會在這邊慢慢跟大家介紹。

首先是 Avid 已經開始銷售的 M-Audio Venom 合成鍵盤:


這裡有一段 NAMM 2011 現場由 SOS (Sound On Sound) 雜誌採訪的影片,裡面示範了 Venom 的操作與功能,我們一起看看吧:

2011年1月19日 星期三

Digidesign 消失一年之後...


從去年的第一季,Avid 宣布正式將集團旗下的 Digidesign 併入母公司以來,陸陸續續發佈了許多新產品,像是新款的 M-BoxPro Tools|HD Native 系統全新的 HD 介面Pro Tools 9,也在這一年中更擴展了版圖,正式將 Euphonix 併入 Avid 旗下...


似乎有一股要一統天下的氣勢;但是這段時間因為集團整併的關係,也產生了不少問題 ...

首先,是整個訂貨、送貨等後勤支援的窗口改變,原先分屬各個子公司的連絡窗口幾乎都被整併在一起,結果是除了每個環節的工作量激增之外,原先負責 video(audio)設備的人員搞不清楚 audio(video)的設備,造成訂貨上的誤解與延遲。

其次,每個代理商原本都有其擅長的專業(audio / video)領域,在整併之後變成必須要跨界去瞭解本來不了解的另一個領域,增加了許多整合專業能力的困難。

還有,在台灣地區原本很明確的各品牌代理權,因為整併之後界線也隨之模糊甚至消失,因此造成幾乎是多家代理商都宣稱代理 Avid 旗下的所有產品(其實好像也是如此...),使得長久以來代理商經營的代理品牌形象全部歸零,消費者也只得改變過去依照品牌形象來找廠商的習慣。

最後,傳聞由於整併的時程太久與規模擴及多個品牌,以致生產工廠遲遲無法確定後續的生產合約,造成了多項產品長時間的缺貨,整個市場轉而成為觀望的情況十分明顯,急需器材的消費者也多尋求其他品牌的替代品;磨合期太過冗長與混亂,反而造成市佔率下降。

一年過去,展望新的一年,期望這個轉型的陣痛期趕快過去,讓我們這些代理商能早早結束狀況不明的不確定感,面對消費者的詢問與市場需求,能更有把握與信心。

2011年1月18日 星期二

粉紅色電吉他與 S.H.E

去年我們借了一批樂器給 Top Girl(奇思企業),用來拍攝 S.H.E. 代言的新一季服裝型錄;最近照片與型錄都印好了,裡面有兩張用到我們家的器材,在這邊先跟大家分享:

(圖片提供:奇思企業)



因為是第一次有這類型的合作,借出的器材都是優先考量造型(可惜有一把 S 造型的電小提琴沒有拍...),如果下次要拍酷炫的搖滾造型,我們家可是還有很多大廠的樂器跟手工的限量電吉他喔。在此祝福 Selina 早日康復出院,希望以後還有機會再看到她美美的拿著我們家的樂器拍照囉。

2011年1月10日 星期一

Pro Tools 9 安裝後的小小心得

經過兩個星期的等待之後,終於盼到原廠提供的 Pro Tools 9 NFR (Not for Resell) 的授權了。急急忙忙的抓下來安裝,結果一開始就遇到問題啦...

首先是不能新增 session,說無法選擇指定的取樣頻率;想說是不是因為一開始需要先用外接介面才能開,趕快裝了 M-Box 2 Micro 的驅動程式,插上 Micro 之後再開,哇哩咧,這次直接說找不到硬體...

趕快打電話給 Domingo 老師,問他之前安裝的時候有沒有遇到問題,結果他的回覆是:因為Pro Tools 啓動的時候,會自動偵測使用者的硬體狀況來決定要啓動的是 Pro Tools 9 還是 Pro Tools HD 9,所以他是把這兩個不同版本分別放在兩支不一樣的 iLok 裡面;可是因為我這個是 NFR 的授權,Pro Tools 9 與 HD 9 是在一起的,情況好像又跟他不一樣...

好吧,「萬試不成,唯有重開。」決定重新開機再抓一次,結果這一次運氣不錯,總算可以開了。趕快到 Playback Engine 裡面瞧瞧:

在 Current Engine 選單裡可以看到:
除了我的 M-Box 2 Micro 之外,最重要的就是 Built-in Output 啦!!有了這個選單,開 Pro Tools 的時候就不用掛著 Micro 這個尿袋介面啦!!(謎之音:可是現在要掛著 iLok...)

根據 Domingo 老師說,如果不確定下一次使用 Pro Tools 時會不會改用別的介面,最好是每一次結束之前都先到 Playback Engine 裡,將 Current Engine 設定在 Built-in Output,這樣每次 Pro Tools 在啟動時都會先以內建喇叭來啓動。如果忘了更換設定,有可能會因為找不到上次使用的硬體,而在啟動時出現「找不到硬體」的情況(就跟我一開始遇到的情形一樣...)。

好,設定完成,Pro Tools 9 順利啓動,最開心的就是可以看到 Time Code 啦!!在顯示選單裡出現了過去要裝了 DV Toolkit 才看得到的:
選了 Time Code 以後,畫面上就出現了賞心悅目的 Time Code 顯示啦(呵呵,這可是過去要花上美金 $ 1,295 才有的啊啊啊~~~):

接下來就是 DigiTranslator 的 OMF/AAF 轉出轉入功能。在 File 底下選擇 Export ...
這時候就會看到輸出 AAF/OMF 的選項出現啦,這些新增的功能對後製工作的錄音室來講實在是遲來的好消息!!!
接下來就是測試 Delay Compensation;在 Playback Engine 選項中打開 Delay Compensation Engine,這時候在每個軌道下方的 Delay Compensation 就會出現了:
這個功能對用 Pro Tools 混音的人來說實在太重要啦,可以微調每一個軌道聲音播放的時間差,去修正因為 plug-in、aux send、insert 等線路造成的延遲問題。

過去這些在 HD 版本才能使用的功能,在 Pro Tools 9 裡終於都全員到齊了;對原來就已經在使用 Pro Tools LE 的使用者來說,用少少的美金 249 元升級之後,就可以享有這些以前得多花好多錢、甚至花錢都不一定有的功能,實在是一件蠻超值又划算的事情。

建國100年,開新部落格同步開張


趕上民國一百年的熱潮,開新也在這一年新開張了部落格這個分享園地。

不同於公司網站以發佈器材類相關資訊為主,部落格的消息會以更廣泛更活潑的方式運作,今後有任何最新的新聞訊息、器材新知、使用心得、或是業界八卦相關訊息...都會在部落格上與大家分享,也歡迎舊雨新知多多光臨。